
为了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努力获得所需的教育。
尽可能为你的客户和雇主多做一些事情。
做一个爱国者■■■随时准备为国家服务。
尽可能维护邻里和睦■■■具有公民意识■■■慈善意识。
避免在公开场合使用粗俗的语言■■■尊重权威。
这些基本的文化准则统治着1940年的后期到1960年代中期的思想界。
在那个时代几乎所有的人不论背景和能力■■■都能有效地尊崇这些规则。
因此这些文化准则为社会的生产效率提高■■■教育水平的提高■■■社会和谐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每个人都尊崇这些准则吗?当然不是任何时代总有叛逆者和伪善者■■■阴奉阳违这些文化准则。
俗话说的好■■■伪善是恶披着善的外衣。
即便如此■■■这些伪善者也很少敢公开挑战这些准则。
当这些文化准则占主导地位的时候■■■一切都是完美的吗?当然不是。
也有种族歧视■■■也有有限的性别区别对待和有限的反犹主义。
但是必须承认当这些准则占主导地位的时候■■■妇女和少数民族的地位在稳步改善。
消除歧视和增加机会并不一定需要这些文化准则的消亡作为代价。
恰恰相反■■■因为这些准则的消亡■■■反而严重阻碍了弱势群体地位的改善。
而且这种准则消亡的趋势也加速了福利国家所带来与日俱增的破坏性后果:福利国家通过接管家庭的财政支持■■■抑制了家庭对两位父母的需求。
(美国单亲妈妈(从未结婚)的比例从1968年的7%飙升到14年的50%)如果社会对婚姻持强烈的保守态度■■■还可能抑制福利化国家的进程。
而现实恰恰相反■■■单亲家长的数量呈天文数字增长■■■导致儿童更容易出现学业失败■■■吸毒上瘾■■■闲散■■■犯罪和贫穷。
无论哪个种族■■■单亲家庭的贫困率远高于双亲家庭(红色为单亲家庭贫困率■■■蓝色为双亲家庭的贫困率)这种传统资本主义文化准则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崩溃。
经济繁荣■■■毒品■■■高等教育的扩张以及围绕越南战争的焦虑等因素的结合促成了一种反权威■■■幼稚■■■不切实际的( 性■■■毒品和摇滚乐)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