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重激发内在活力■■■才能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上世纪80年代■■■甘肃省定西县大坪村曾被认为“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今年4月■■■笔者沿着上山的柏油路进村■■■看到山窝窝“换了人间”。
为何这里能“换了人间”?在驻村蹲点采访过程中■■■看到了村容村貌的变化❤老乡们脸上洋溢着的笑容■■■再听老人们讲讲以前的日子■■■能深切感受到脱贫成就难能可贵。
当地人常说■■■定西“苦瘠甲于天下”■■■大坪“苦瘠甲于定西”。
大坪村究竟有多穷?当年■■■外面要饭的■■■但凡称是大坪人■■■就能讨到饭■■■这样的辛酸往事是村里人不愿提及的“痛”■■■却也是涅槃重生的“火”。
点燃这把脱贫致富的“火种”■■■需要不一般的精气神■■■也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活力。
小山村大坪■■■立下愚公志■■■挖掘新活力■■■在曾经只“生长贫穷”的土地上■■■激活艰苦奋斗的基因■■■书写脱贫攻坚的传奇。
只要土地有了活力■■■农民就有了底气。
大坪村之所以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自然禀赋差■■■陡坡地多■■■雨水又少■■■“种了一坡❤收了一车❤打了一斗❤煮了一锅”就是那时的写照。
生活的艰辛■■■没有让大坪人陷于消极■■■失去脱贫的动力和干劲。
原大坪生产队队长冉桂英带领村民改土造田■■■寒冬时节■■■顶着朔风下地■■■披着月光换班■■■“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坡地变成了梯田。
黄土地里终于结出了果实❤焕发了活力■■■脱贫致富自此有了基础。
与贫穷做斗争■■■是一场持久战■■■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一代接着一代干■■■这是每代大坪村人为脱贫致富积蓄的活力。
村里人遵循时令勤于农事■■■让土地变肥了■■■同时也在想办法让自己的眼界变开阔❤思维更前瞻。
拓宽马路让农机到地头■■■多打水窖防天旱■■■种植经济作物■■■农田不再只靠天吃饭■■■而是年年能变现……几代人不懈努力■■■从不急功近利❤虎头蛇尾■■■凭着一点一滴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推进■■■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在几年前就达每年近3000元。
当笔者走进村民宽敞明亮的新房时■■■屋里家具家电一应俱全■■■以前连瓦片都没有的土坯房■■■永远留在了上世纪的照片中。
新时代新作为■■■大坪村人为致富增添了新动力。
以前■■■从大坪到定西■■■要走一个多小时的山路■■■如今柏油路通汽车■■■只需10分钟;原来■■■一村人守着一眼泉■■■如今自来水户户通。
今昔对比足见成绩■■■除了源自人们时刻保持着奋进状态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紧跟新时代的步伐。
近年来■■■大坪积极推广科学种田■■■繁育出了以大坪命名的优质马铃薯品种“新大坪”;建成合作社■■■用金融活水盘活撂荒地■■■为乡村振兴持久蓄力。
目前■■■种蔬菜❤搞养殖和外出务工等多点开花■■■让大坪村再上新台阶■■■年人均纯收入将近8000元。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当前是脱贫攻坚工作正吃劲的时候■■■时不我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