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实上即使杰夫彻头彻尾抛弃了许多金融业务■■■GE的盈余依然稳定。
由此可见■■■由工业文化来主导企业不代表赚不到钱■■■所以也能轻易猜出■■■股东们认同了杰夫的做法。
由爱迪生所创立的GE■■■最早就是一家彻头彻尾的工业企业■■■GE也因此被世人称为“工业传奇”。
然而随着时间的演进■■■GE增加了大量的金融业务■■■甚至有些和工业连边都沾不上。
或许这些都是“摇钱树”■■■可是杰夫依然下了狠手■■■活生生地把GE给砍成了“返璞归真”。
这也正是为什么开头我要提爱迪生。
GE?那家软件公司?虽然从综合角度来看■■■GE的收入状况是平稳的■■■但是拆开来仔细看的时候就会发现■■■事情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单位:十亿美元2015年■■■GE的产业积压为889亿美元■■■服务积压为2260亿美元。
2016年■■■产业积压为845亿美元■■■2366亿美元。
产业积压是指实体库存■■■比如GE照明的产业积压就是灯泡。
而服务积压则是指解决办法■■■21世纪的解决办法通常为——软件。
2017年Q1■■■GE服务的订购数比2016年Q4上涨了10%■■■积压则上涨3%。
这就说明■■■杰夫已经改变了GE的销售系统■■■从过去的实体产品销售转而变成了数字服务的销售。
杰夫改造GE的销售体系大约是2014年■■■而2015年和2016年还没有形成成熟解决办法销售体系■■■所以要看积压。
这便是“删减”过后的“改写”。
那又为啥子要改呢?这其实要从8年前开始说起。
根据杰夫的回忆■■■2009年的时候■■■他当时正在跟GE 的科学家讨论研发中的喷气发动机■■■他们给发动机装上了许多传感器■■■每一次飞行都能产生大量数据。
“但然后呢?”杰夫这样问自己。
当时杰夫的烦恼是:数据有朝一日会变得跟机器本身一样有价值■■■也可能比机器本身更有价值。
但GE却没法利用这些数据。
于是到了2014年■■■杰夫给GE定了个小目标:要成为世界前10的软件公司。
从猴子开始■■■人类经过了这么长时间的发展■■■90%的数据是2015年和2016年诞生的。
网上有许多演讲■■■比如杨旭的《数据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石油》❤马云的《未来最大的能源不是石油■■■是大数据》。
即使在各位大佬都在聊“数据石油”的年代■■■依然有大多数吃瓜群众不明白数据到底有个啥子用。
数据这个概念对人们来说■■■太陌生。
数据对于GE意味着什么?GE随便一台工业设备■■■其成本的90%并不是在采购上■■■而是维护上。
机器数量过少■■■使用频率高机器时长发生问题;机器数量过多■■■光开不用消耗太大;明明是个小问题■■■使用者却未曾经过维护培训■■■需要专业人员过来检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成本等等。
一旦这些机器可以产生联网的数据■■■那么无论是从操作还是管理角度来说■■■都会大幅度降低成本。
当然■■■我这是以运营的角度从简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