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上不时爆出■■■家长没收孩子手机后■■■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例。
去年武汉一位爸爸■■■强行没收女儿手机后■■■孩子离家出走流浪5天■■■差点被坏人拐走。
重庆的一位妈妈■■■将儿子的手机没收后■■■儿子竟点火烧了家中的房子■■■然后离家出走。
更有极端的情况■■■没收手机孩子就要跳楼■■■甚至引发家破人亡的悲剧。
浙江衢州的初三同学小江沉迷“王者荣耀”■■■ 父母一怒之下■■■没收了他的手机■■■激烈争吵后■■■小江竟然爬出自家阳台外■■■扬言要跳下去■■■幸亏警察耐心劝导。
而今年4月11日■■■深圳宝安的初中生叶某■■■上课玩手机■■■老师告诉家长■■■家长就把他手机没收■■■孩子傍晚从家中10楼跳下■■■当场身亡。
游戏之锅谁来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曾经做过对于青少年儿童网瘾问题的研究。
他们对全国10个省份6000多个学生以及其所在的家庭进行一对一的编号■■■尔后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查。
调研组选择了相似的研究标本进行跟踪■■■比如游戏名字和时间等要素都一致。
但结果却显示:有的孩子上瘾;有的孩子没上瘾■■■学习❤生活都一如往常。
4月24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孙宏艳对此进行解读:“孩子沉迷网络■■■根本原因不在于游戏本身。
”因为如果责任都在于游戏■■■那么就不该有人上瘾❤有人不上瘾。
根据调查分析得出的11项网瘾学生特点显示■■■四种类型的青少年容易网络沉迷:缺乏温情教育方式❤缺乏社交能力❤面对压力缺乏应对能力❤自我认同度比较低——而这些类型对应的■■■正是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学校教育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
显然■■■预防和治理中小学生网络沉迷不应只是学校的任务■■■更不是学校能独立完成的。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起点和根基■■■是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更为重要的教育。
可以说■■■每个网络沉迷的孩子背后都有家庭教育的问题。
有研究表明■■■网络成瘾与亲子依恋❤态度及教养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通常专制家庭的亲子关系不和睦■■■家长缺乏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在缺少现实交往的情况下■■■孩子为找寻寄托而迷恋网络■■■最终沉迷其中。
在当下移动互联时代■■■家长已不可能完全阻隔住孩子接触网络■■■因为时代潮流不可逆转——我们已永远回不到没有电脑❤没有手机❤没有网络游戏的年代。
对青少年沉迷网络的行为■■■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堵”和“高压”方式■■■而应以“疏”代“堵”。
简单粗暴的直接干预容易导致孩子的叛逆心理■■■尤其是对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提高家庭教育的艺术和技巧。
有些孩子■■■在中小学被管得很紧■■■不让玩游戏。
但是考上大学后呢■■■没人管了■■■就开始沉迷游戏。
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学生■■■因为沉迷游戏■■■挂科太多■■■而从大学退学。
游戏是成长的一部分这里■■■凡爸凡妈分享下我们在玩游戏方面教育孩子的经验和体会■■■期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我们认为游戏也是孩子的一种需要■■■玩游戏可以放松心情❤收获即时的成就感❤体验竞争与合作关系。
玩游戏也是学习和成长的过程■■■只是需要适度引导■■■建立规则■■■帮助孩子建立自控能力。
因此我们从来没把游戏看成洪水猛兽■■■抱着一副平常心■■■把游戏看成是成长中一个部分。
有时我们和孩子一起玩游戏❤讨论游戏内容■■■并没有把游戏妖魔化。
和孩子一起玩玩游戏■■■也是良好的亲子互动从小学起■■■孩子开始玩电脑上的《赛尔号》游戏■■■我们制定的规则是■■■作业完成后可以玩半小时■■■周末可以玩一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