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见青年仍然是一个国家的强国之本。
现如今■■■铁路作为“国民经济命脉”展开了史无前例的跨越式发展。
从0.5公里的“展示铁路”到“八纵八横”的铁路交通网构建完毕■■■从“龙号”机车到时速350公里的高速列车。
中国铁路的发展史■■■可以说是见证了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的沧桑巨变。
进入新时代■■■我们身边到处都充满了机遇。
但我们也要明白■■■青春的航程不可能一帆风顺。
不能因为没有希望而放弃梦想■■■也不能因理想遥远而放弃自身的追求。
在前进的路上■■■我们要将自己锻造成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要向身边的青年榜样看齐■■■用榜样的青春好故事激发出更多的青春正能量。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
广大铁路青年生在新时代■■■长在红旗下■■■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创新■■■是铁路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青春不息■■■奋斗不止■■■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他们把梦想汇聚成流■■■让青春朝气与国家建设同频共振■■■凝聚成民族复兴的力量。
他们把理念不断传承■■■积极投身与铁路改革发展的新征程■■■让奋斗青春之歌成为时代的最美旋律。
新华社成都5月8日电题:用坚守铸就民族的钢铁脊梁——来自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的蹲点报告新华社记者任硌❤李华梁❤袁波“我愿意”这是杨永辉研究员20年前入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时的坚定回答。
简单三个字背后■■■是几乎与外界隔绝❤甚至略显清苦的工作环境■■■是即使取得重大突破也几乎无法发表论文的科研现实。
但同时■■■这三个字背后■■■也有自己参与研制的“国之重器”驶过天安门时的喜悦■■■和“为国家做了点事”的自豪。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以下简称中物院)是国家计划单列的我国唯一的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
该院主体目前位于四川绵阳■■■大量像杨永辉一样的科研工作者在此工作生活。
记者近日走进这个略显神秘的地方■■■追寻跨越了六十余年的精神传承。
坚守清苦生活中物院创建于1958年■■■经历过三次基地变迁■■■1962年开始从北京迁往青海221厂核武器研制基地■■■1969年迁往四川“九〇二”地区■■■1990年开始向四川绵阳科学城调整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