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与共和国共成长我家种田那些事益阳市资阳区新桥河镇杨林坳村茅塘组村民 许月元 我在1949年8月出生■■■是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
要说这70年来的变化■■■只怕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就讲讲我家种田的那些事吧。
我三十来岁时■■■国家搞农村改革■■■我家6口人■■■分到4亩多责任田■■■一家人好高兴■■■种田劲头足。
每年“双抢”季节■■■我们夫妻俩带着孩子们每天五六点钟就出门扯秧■■■常常趁着月光插田到晚上九十点钟才回家。
一家人忙忙碌碌一个多月■■■才能把稻谷收回仓。
那时种田没有机械■■■全靠牛和人力■■■效率低■■■产量也不高。
最好的年份■■■每亩也就能收七八百斤稻谷■■■刚够一家人糊口。
到了我女儿这一代■■■就完全变了样。
我的小女儿龚菊梅今年45岁■■■她与丈夫龚雪平❤女儿龚玉姣一家三口这几年承包了1560多亩田种水稻。
每到“双抢”时节■■■她家20多台旋耕机❤收割机❤高速插秧机❤烘干机轮番上■■■那么多田❤那么多稻谷■■■半个月就能归仓■■■亩产还有1100多斤。
听她说■■■收成好的年份■■■一年能赚五六十万元。
我当了一辈子农民■■■对菊梅家种田的那些把戏■■■一个也不会使。
今年18岁的外孙女龚玉姣■■■却笑话她妈妈:“现在种田的方式■■■妈妈也不一定跟得上。
”我听她讲的那些新鲜玩意儿后■■■更懵了。
她一个女孩子■■■能开着“飞机”打农药■■■一天能打100来亩;她坐在家里拿个手机■■■就能知道哪丘田里要浇水❤哪丘田里要追肥❤哪丘田里要喷药;她还能开好多种农机■■■那些农机有点什么小毛病■■■她一下子就搞好。
去年11月■■■她还到北京参加了一个比赛■■■获了大奖呢。
(注:龚玉姣参加由农民日报社主办的中国农机手大赛■■■获得“第五届中国农机手大赛雏鹰农机手”称号。
) 现在■■■一个女人能开着这么多种机械去种田■■■还能种这么多田■■■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时代不同了■■■农村人越来越能干了■■■农村的面貌也一天天在改变。
今后■■■我们女人在种田这个事上还有什么样的作为■■■我更不敢想。
但我相信■■■肯定是越来越好■■■越来越轻松。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邢玲 整理) ●数说地区生产总值1952年 1.5984亿元 2018年 1758.38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978年 1.02亿元 2018年 125.84亿元 (注:1978年为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年 125元 2018年 29123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2年 43元 2018年 15853元 (注:1952年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一❤主动的人■■■和命运一起走■■■被动的人■■■命运推着你走。
前者有一半的胜算■■■后者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
二❤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也不要抱怨命运的坎坷■■■真正勇敢的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